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监管紧盯银行高成本负债 智能存款频频下架

打开各大理财平台,投资者如今几乎难觅银行智能存款类产品的踪迹。在新增产品下架后,智能存款的存量产品近期也频频出现清退现象。而且,除了智能存款之外,以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为代表的银行高息产品的利率也在不断下降。

近期,亿联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对旗下存量产品进行清退引发市场关注。其中,清退行动的主要争议点在于,智能存款的计息规则将重新调整。亿联银行拟清退的一款智能存款产品为“亿联智存(利添利A款)”,是一款5年期、年化收益可高达6%的创新存款产品。而这样的高息产品在当前市场几乎绝迹,目前市场上的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8%左右。

亿联银行此次修改了这款产品的计息规则:若储户在今年年底前支取,则根据持有期限按照购买时约定靠档计息;但若在2020年12月31日后支取,则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如果持有满5年,仍按照原有的满期利率计息。

也就是说,这款产品从明年开始就完全依照当前定期存款到期支取计息的方式,修改了此前“靠档计息”这一灵活性原则。

智能存款之所以从2018年起在中小银行大行其道,主要在于计息规则中增加了存期内最大化的定期存款利率,按照“靠档计息”的方式支取,而不是遵照惯常的“定期存单提前支取将按活期计息”的规则,这也是其与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的最大不同。

近一年内,银行智能存款一直在下架新增产品,而部分银行也推出了清退存量的方案。今年5月,廊坊银行、张家口银行就发布公告称要停售并清盘智能存款产品,当时曾引发市场热议。

由于智能存款产品大多在条款中写明了产品具有“政策风险”,机构方有权提前单方终止协议,所以在监管压力下,银行清退这类产品的“底气”较足。

而监管之所以出手规范智能存款,主要考虑到这类高息、“靠档计息”产品的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市场同期限存款利率,大大增加了中小银行的运营风险和负债成本。

今年3月,人民银行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整改此类不规范“创新”产品。

目前,压降效果显著。根据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截至今年8月末,不规范的活期存款创新产品较基准日(自律约定生效日为2019年5月17日)压降75%,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较基准日(自律约定生效日为2019 年12月17日)压降38%,均已赶超压降计划。

实际上,在控制银行负债成本方面,银行各类存款产品的利率均受到监管“围堵”。今年以来,银行都在主动下调高息存款的利率,并压缩规模。

人民银行日前公布数据显示,近期几家国有银行下调了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股份制银行随之相应作出下调。截至今年8月,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43%和2.52%,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51个和0.53个百分点。

自2019年12月人民银行组织利率自律机制提出自律倡议,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约定,此后,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高利率也在“收敛”。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为1.22%,较自律倡议提出前的2019 年末下降1.2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预期收益率和兑付收益率也快速下行,分别为2.94%和3.13%,分别较2019年末下降0.65个和0.45个百分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