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央媒:科学引导储蓄"搬家" 不能简单鼓励散户冲进股市

股市资金分化加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股目前的股票供给、资金偏好、行业配置仍存在深层次矛盾。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替代散户配置新股,需要我国资本市场提高对资金的吸引力。

刚刚过去的2020年,A股市场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特征:一是以新能源、医药、白酒饮料为代表的少数热门板块,沉浸在“资金抱团大票取暖,稳住指数”的结构性行情中;二是股指虽未明显回落,但部分难蹭热门主题的中小盘股、次新股遭冷落下跌。

一边是“不差钱”的大企业受资金追捧,另一边是刚上市约3个月、未来有可观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遭资金嫌弃,近端次新股指数2020年累计下跌近20%。

尽管这仅是短期走势,但股市资金分化加剧的情况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股目前的股票供给、资金偏好、行业配置仍存在深层次矛盾。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市场资金结构合理性和指数真实性,反过来不利于融资功能的发挥和注册制改革的推进。

股票涨跌的道理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股票供需,二是买卖的资金量。

第一个问题不难理解,主要与资本市场融资端的各项制度建设相关。经过两年的试点注册制改革,融资端的多项制度已经或正在加速落地,新股发行制度、退市制度、再融资制度、集体诉讼、欺诈发行处罚等一批难啃的“硬骨头”相继突破。投资者有理由相信,未来推行的全面注册制将推动股票供需和价格更趋市场化、合理化、规范化。

难在第二个问题,在单边做多市场,一旦新股长期供大于求,怎么办?如何让买股票的钱始终“更多”,保持“慢牛”节奏?

目前,除单只规模不大的打新基金外,A股市场的新股买家主要是个人投资者。中小盘新股经历散户“打新”后,大多启动阴跌模式。而大型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一般受体量限制,往往扎堆在存量大盘股中,不能全靠“打新股”增加收益。这带来了金融机构扎堆存量股票拉指数、新股价格受散户影响波动加剧,以及长期资金不愿意入市等问题。

反观成熟的资本市场,证券和资金供给相对均衡,股票指数能充分反映资金配置状态,新股和“老股”均获得资金青睐。究其经验,除了控制新股发行节奏外,其中一条重要举措正是积极引入长期资金布局新股,增加机构投资者比例,减缓市场短期波动,促进存量和增量股票价格趋向合理。

基于国情、借鉴经验,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替代散户配置新股,需要我国资本市场提高对资金的吸引力。既要完善市场平稳发展的各项基础性制度,又要鼓励保险资金、养老资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多买新股,推动居民储蓄加快“搬家”,优化权益基金考核等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举措。这些问题关系到未来全面注册制改革成败,是监管部门反复强调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的应有之义,也是今后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发力点。

科学引导储蓄“搬家”,不能简单鼓励散户直接冲进股市追涨杀跌,而要让储蓄资金通过专业机构的长期配置渠道缓缓流入市场。一方面,应尽快丰富长期财富管理“工具箱”,引入和培育更多长期投资风格的机构投资者,加快承接储蓄资金,通过完善公募基金长期考核机制,将更多短期理财工具变成长期财富管理工具;另一方面,还要适当提高长期资金配置A股资产比例,依法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端承担的责任,理应与投资者在投资端获得的权益对等,让那些“只想低成本融资,不为储蓄资金长期保值增值出力”的上市公司没有立足之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