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海南全部门店于去年12月1日前按海南“禁塑令”要求,更替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包材和餐具后,喜茶全国所有门店也已在2021年1月1日前,按新“限塑令”要求全面完成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替换。
环保是喜茶一以贯之的追求,早在2019年,喜茶就已在全国门店普及纸质吸管,并不断升级各项环保举措。此次,在国家最新“限塑”要求落地近半年前,喜茶更是率先在新茶饮行业中反向推动供应链更新,选型、测试、改进、应用聚乳酸(PLA)吸管等环保材质产品,引领整个行业的的环保实践。
落实“限塑”要求 追求极致引领行业环保实践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新版“限塑令”,喜茶已在2021年1月1日前,完成全国所有门店中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餐具、打包袋的替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早在2019年6月就主动在全国门店逐步铺开纸吸管以外,此次喜茶的环保实践并没有止于环保,而是按照追求灵感和极致的自我要求,在行业中率先探索应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PLA,兼顾环保与消费者体验。
PLA作为国际公认的环境友好型生物材料,使用植物资源(如玉米)提炼出的淀粉原料制成,使用后能被自然界的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非常友好。与此同时,PLA材料又完全避免了单纯的纸质材料在塑形、耐高温、耐浸泡等方面存在缺陷进而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问题。目前PLA材质在喜茶门店中,已被广泛应用于一次性塑料吸管、餐具、打包袋等耗材上。
喜茶对PLA材料的筛选、测试、打磨、应用,早在“限塑令”落地近半年前就已经开始。就消费者体验最为直接的PLA吸管而言,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喜茶从品质、体验两大维度,对多款PLA材质吸管进行测试。除了可降解率等环保因素考量外,针对喜茶冷热饮特性,在吸管长度、内外口径、切口倾斜度、跌落性能、外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测试;也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测试了吸管性能表现,比如将之浸泡在特定纯度的乙醇、乙酸、橄榄油中,延长浸泡时间,以及以高于喜茶现制热饮的平均最高温度浸泡等。同时,喜茶还组织了消费者从吸管使用口感、吸管口径是否容易吸取小料、用力咬吸管是否会破损、是否有异物感等方面对吸管进行盲测,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后最终确定供应方案。
喜茶PLA可降解环保吸管
正是在上述对PLA材质产品打磨的基础上,2020年11月,在喜茶深圳海岸城环保主题门店开业之际,喜茶即使用一次性PLA塑料吸管。一个月后,在执行“禁塑令”的海南,喜茶海南所有门店于2020年12月1日前,全面使用PLA材质制成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饮品杯、杯盖、吸管、餐具、门店垃圾桶使用的塑料袋等,连杯盖上的小部件也不例外。其中热饮杯则改用银卡纸和PLA可降解淋膜制成,有效攻克常规情况下高温可能带来的纸杯软化问题。而为满足不同饮品适配不同杯型、不同杯盖的要求,喜茶经历反复开模、打样,最终制作出兼具美观、良好使用体验和环保需求的环保杯。
将环保理念进行到底
此次全面落实“限塑令”,在行业中率先应用PLA材质,只是喜茶一直以来对环保追求的一个缩影。喜茶的环保理念由来已久,2019年喜茶就开始在门店推广绿色环保纸吸管、鼓励使用自带杯、鼓励循环利用、打造绿色茶饮空间、实行垃圾分类等落地行动。喜茶推行纸吸管以来,至今已减少逾1200万根塑料吸管的使用;而喜茶自带杯活动累计减少3万个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
世界环境日喜茶公益活动
近年来喜茶还通过不断升级的环保实践,以自身品牌影响力带动消费者加入环保行动。2019年10月,喜茶打造“灵感再生实验室”,联合美团外卖在上海12家喜茶门店开启了回收喜茶塑料杯计划。202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喜茶x青山计划”塑料杯回收行动在深圳指定门店再次启动,回收800公斤喜茶塑料杯。2020年,喜茶环保计划升级为“绿色喜茶2.0”,展开系列环保行动。同时,喜茶把“灵感再生”的理念融入喜茶设计当中,使用再生材料制作喜茶灵感周边,包括灵感再生环保随行袋及灵感再生环保风雨衣。其中,每个灵感再生环保随行袋中的再生聚酯纤维面料约等于回收13个喜茶波波杯,每件灵感再生风雨衣的rPET成分需回收约21个喜茶波波杯才得以制成。
喜茶灵感再生周边产品
而伴随喜茶深圳海岸城环保主题店于2020年11月亮相,喜茶更是将环保理念贯彻至门店空间设计,打造出“灵感再生”新茶饮空间。据了解,该店在设计理念、装修、设备、耗材等方面均加入了独创性环保元素,比如店内圆桌是使用回收的红柚皮成分(45%)的人造石料热压成型,墙面则由“10%回收小票纸的人造石”铺成,寓意“灵感再生”的莫比乌斯环墙面装置则使用可降解纸吸管、杯盖塞和回收茶叶制作而成……
喜茶海岸城环保主题店内圆桌
作为新茶饮行业的开创者,喜茶深受消费者青睐,也努力通过身体力行的环保行动,引导消费者培养环保意识,形成环保习惯。未来,喜茶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坚持“灵感再生”的环保理念,持续履行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引领新茶饮行业的绿色环保行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