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9日,五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中国人寿(40.270,-0.66,-1.61%)、中国人保(6.380,-0.01,-0.16%)、中国平安(86.840,0.04,0.05%)、中国太保(41.500,-0.70,-1.66%)、新华保险(56.280,-0.52,-0.92%)的2020年全年原保费收入数据已经悉数出炉,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49万亿元,同比增长3.6%。
负债端有望进入向上周期
2020年,在寿险公司中,中国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6129亿元,同比增长7.8%;平安人寿实现原保费收入4761亿元,同比下降3.6%;太保寿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124亿元,同比下降3.6%;新华保险实现原保费收入1595亿元,同比增长15.5%;人保寿险实现原保费收入962亿元,同比下降2.0%。
其中,除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实现原保费收入增速为正外,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实现原保费收入均为负。
这一表现在意料之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强势表现是在“重振国寿”和“二次腾飞”的战略提出后。
具体而言,2019年,中国人寿提出“重振国寿”战略,将改革作为重振国寿的“关键一招”,并将之后启动的包括一系列改革工作统一命名为“鼎新工程”;2019年,新华保险提出“1+2+1”战略构想,即以寿险业务为主体,以财富管理、康养服务为两翼,以科技赋能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科技赋能”布局。
目前,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等的改革成效有待释放。天风非银研报显示,展望2021年,保险公司负债端有望进入向上周期,寿险行业有望出现人均新业务价值、人均保费收入、人均收入的明显提升,即在数据上第一次体现出这一轮寿险改革与转型的效果。
国泰君安(17.600,0.05,0.28%)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认为,得益于储蓄类产品的提前销售以及新老重疾定义切换带来的保障产品集中需求,预计2021年开门红新单及新业务价值超预期。长期来看,客户需求逐渐从传统的基于人情方式的消费转变为基于自身需求的保单购买,积极探索客户经营、满足客户需求的公司将更为受益。
2020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措施时强调,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
车险保费负增长幅度或将收窄
在财险公司中,2020年,人保财险实现原保费收入4320.19亿元,同比增长0.1%;平安产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859亿元,同比增长5.5%;太保产险(含安信农险)实现原保费收入1481亿元,同比增长10.8%。
自2020年9月推行车险综合改革以来,主要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连续三个月下滑。刘欣琦认为,考虑到12月起车险保费已经反映综改的实际影响,预计2021年起负增长幅度将保持平稳或有收窄。
事实上,作为财险第一大险种,车险常年占据财险公司保费大半江山。但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增速的下滑和车险综合改革的推进,车险保费增速放缓。
公开数据显示,车险保费增速从2014年的15%以上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年增速不足5%;车险保费占比从2017年开始呈下降趋势,自2018年比重跌破70%后,2020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57%。在2020年车险综改进一步让利消费者后,车险保费收入预计将进一步下滑,车险作为财产险龙头险种正面临低增速甚至负增速的压力。
另一方面,非车险迎来发展大机遇,其中健康险和农险成为近年增长的亮点。2017-2019年非车险市场发展迅速,保费占比逐步增加,2020年上半年农险和健康险的保费规模和同比增速均位列第一和第二。
正因如此,埃森哲强调,行业步入困境早已预兆内在不可逃避的变革需求,如今更受疫情和车险综改推动,面临背水一战的境地。从长远视角来看,世界保险业继续东移,中国市场被视为将在2030年接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保险国,战略机遇巨大。
但在中短期,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科技应用浪潮迭起、商车市场本身变革以及国内车险市场改革加速,财险公司如果不能主动改变过度依赖车险、不能根据经济新形势做出战略调整、不能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提升业务水平,就会在这次竞争中遭到淘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